专业配资开户
去代理商、攻直营商!家电企业直达用户搞全面零售的初心,就是持续缩短家电流通链条,提高经营效率和质量,实现“工厂、商家、用户”三点一线的最短距离和最高效率。但是,家电企业更需要因地制宜,对内考虑企业的经营能力,对外评估商家的执行能力,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
文剑 撰写
最近,又有头部家电品牌企业,开启新一轮的市场经营模式变革,核心就是面向线下市场和经销商群体,再度加速“直达用户、直卖用户”的经营模式落地。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同品同价等策略,进一步缩减第三方的运营商体系,最终建立起“工厂、零售商、用户”高效、便捷的直营体系。
在家电圈看来,头部家电企业这一轮变革,核心逻辑就是要通过“去代理商、去运营商,加快经销商的轻库存化”,建立新经营体系。即一边让线上电商以价格优势冲击规模,另一边推动线下实体店构建差异化的竞争能力,最终让线上线下避免正面冲突,共同转向经营用户下的营销服务创新,依靠各自差异化优势去赢得用户订单。
可以说,相关家电企业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首先,持续压缩经销商流程和分销体系,直击用户实现企业的经营提质增效,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的内耗和损失;其次,应对家电行业的市场和消费需求下行压力,特别是内卷的低价格恶战,以及走低的利润和营收,希望通过管理手段和渠道经营优化,提高盈利水平;再者,通过持续贴近市场上的年轻用户,洞察用户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兴业务。比如从卖产品到卖方案、卖服务,必须要迎合用户。
上述家电企业的这一变局,并非今年的突发和偶然,而是经历了长达5年的探索和试错。在家电圈看来,过去几年来,家电产业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家电企业在市场零售体系上的主动革命。简单来说,就是每年砍掉一些剩余的分销、经销商体系。从最初的全国性代理、省级代理,以及市县级代理,一步步压缩到“没有代理商、只有运营商”的结果之中。
从去年到今年以来,很多家电企业的流通环节,已经呈现出“线上京东、天猫及加盟店直卖用户+线下运营商、直营商直卖用户”的扁平化结构。但是,在家电企业的流通渠道双线引爆和落地过程中,线上电商的价格优势直接让线下实体店的经营陷入困境,双线之间的内耗与恶斗愈发严重。
比如,在线下市场上,家电企业进一步推动去“运营商”,变为工厂直接与终端市场上的零售商合作,从而更进一步压缩流通环节最后一环,变运营商为直营商,鼓励众多三四级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直接通过工厂的拿货平台打款提货。这似乎顺理成章,也是水到渠成。这也被认为是家电企业破解一线市场“库存压力、经销模式短板、流量枯竭和效率低下”等诸多挑战的必经之路。
不过,在家电圈看来,家电企业在一线市场的经营变革、模式变革,从来不是一场独立的变革,而是一场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全盘革命。为此,家电企业为了支持线下实体门店的发展,可以通过仓储、配送、资金授信、多流量平台获客,主题促销策划,以及房补、店长工资补贴、晒单红包、减少售后设计费用等维度赋能,还要动态考虑一线市场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店的竞争格局和市场抢夺,以及众多县城和乡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认知与能力提升。
一方面,很多家电企业近年来在推动家电多品类的一体化营销,整合促销,不只是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业务人员,缺乏对于所有家电品类的熟悉和性能卖点的了解。大量的家电经销商更是缺乏对于所有家电品类的熟悉和认知。培训和教育,需要时间,更需要家电企业的团队与商家团队的协同和赋能。
另一方面,很多家电企业开发了线上的拿货、打款、结算等APP平台,为直接与县城、乡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零售商合作,提供了更快、更有效的平台。但不同地区经销商的能力、认知和操作习惯,是否能支撑家电企业的这种变革?现在很多县镇经销商市场经营工作忙得焦头烂额,既要搞定用户出货,还要搞定市场促销,更要应对工厂的阶段性出货任务,甚至必须经营新媒体玩转抖音引流等,三头六臂之下忙得晕头转向,钱却没赚到几个。
简单来说,这一轮家电企业的去“运营商”抓“直营商”的调整,还需要经历“商家能力适配关、双线协同平衡关、企业资源支撑关”的三关考验。同时,一直推动转型的家电企业们还应该知道,企业的变革永远不是“革命”去干掉谁、淘汰谁,而是“进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们一起进步、成长、共生!
当前,整个一线家电市场经营与竞争,早就不是靠“一招鲜”和“三板斧”,而是持续性投入、系统性变革,以及厂商联手推动的系统性工程。在这种局面之下,家电企业的变革一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是否支撑专业配资开户,二要洞察市场上商家的能力和其团队是否配合与协同,不能盲目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产业链价值提质增长,而选择去转型、变革。否则,很容易出现在一线市场上的无效折腾与持续动荡,最终伤了商家的信心和团队的士气!
凯丰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